2025-07-07
人造石檯面變黃怎麼辦?一次搞懂原因、風險與專業修復方法!

在廚房、洗手台或商業空間中,為了追求現代簡潔又無接縫的設計,選擇了人造石檯面。然而使用一段時間後,原本潔白乾淨的表面卻開始出現泛黃,甚至霧化失色,更糟的是,坊間許多DIY偏方不僅無效,反而可能讓狀況變得更糟。到底人造石為什麼會變黃?和大理石、花崗石有什麼不同?又該如何正確修復?
人造石為什麼會泛黃?關鍵在材質氧化老化
人造石並不是天然石材,而是由環氧樹脂混合氫氧化鋁粉、碳酸鈣、硬化劑與色膏等材料製成的合成石材。它的優點是外型一致、吸水性高、可塑性高,能製作無接縫的檯面,且價格實惠。然而這種材質對熱與紫外線相當敏感,表面在長期使用後容易產生氧化反應,導致泛黃、霧化甚至脆化,這些都不是「髒」,而是材質老化的結果。
常見導致泛黃的原因:

  • 熱鍋直接放置:高溫導致樹脂變質,局部泛黃。
  • 不當清潔劑:如漂白水、酒精、強酸鹼,會破壞表層結構。
  • 油煙與日照累積:表面氧化、色素附著,難以清除。
  • 刮痕藏污納垢:水氣與色素滲入毛細孔,導致內部變色。
不是所有石材都一樣!人造石、大理石、花崗石差異大
許多人在清潔檯面時會混用保養方式,使用錯誤保養方式(如把人造石當大理石拋光、用花崗石清潔劑刷人造石)反而會加速損壞,甚至導致表面無法修復。
  • 大理石:天然碳酸鈣礦石,質感溫潤,但怕酸、怕刮、易吃色。紅酒、檸檬、牙膏等接觸後會產生腐蝕斑或色斑。
  • 花崗石:由石英與長石構成,硬度高、耐熱性強,適合做為廚房與戶外檯面,但多為深色系。
  • 人造石:人造合成石材,表面平整,顏色多樣,但樹脂成分怕熱怕紫外線,最容易氧化泛黃。
常見的兩種人造石(人造大理石 vs 人造石英石)
市面上常見的人造石檯面,主要分為「人造大理石」與「人造石英石」,雖然名稱相似,但成分、硬度、用途及保養方式截然不同。理解差異才能避免錯誤清潔與維護。
  • 人造大理石:壓克力或環氧樹脂、氫氧化鋁粉、碳酸鈣、色膏、硬化劑
    1. 硬度:約莫氏 3
    2. 厚度與用途:多為薄板,常見於商業空間牆面、展示台、洗手台等
    3. 優點:造型彈性高、可一體成型、色彩豐富、價格實惠、吸水率低
    4. 缺點:易刮傷、怕高溫與紫外線、長期使用易黃化與霧化
  • 人造石英石90% 以上天然石英砂+少量樹脂與色料
    1. 硬度:約莫氏 7 度,接近花崗岩
    2. 厚度與用途:為厚板設計,常見於住宅廚房檯面、吧檯、門檻
    3. 優點:耐刮、耐熱、穩定性高,不易泛黃
    4. 缺點:無法一體成型,加工彈性低、接縫明顯、價格較高
小心偏方!天然清潔法不見得「天然無害」
網路常見「小蘇打+白醋+保鮮膜敷貼」這類天然去黃偏方,看似環保,實際上卻是石材的隱形殺手。偏方敷貼雖簡單,但風險高,一旦傷到石材結構,就無法回復原貌。高價檯面千萬別當實驗品!
  • 對人造石:酸鹼混合會破壞壓克力表層,造成霧化、脆裂或泛白。
  • 對大理石:白醋中的酸性物質會與碳酸鈣產生反應,留下白斑、凹陷等永久痕跡。
宜家專業修復流程
宜家石材大師對每一次泛黃問題,會按照以下流程處理,來還原原始質感。
  1. 請客戶先傳照片,判斷材質與受損程度
  2. 確認是否能修復或是否已深入到樹脂層以下無法處理
  3. 使用精細打磨技術(非一般打蠟),逐層去除泛黃面
  4. 拋光至原有光澤後,施作專業保護層,有效阻隔油水滲入,延長檯面壽命

日常保養這樣做最有效!
無論是哪種石材,只要遵循以下原則,就能大幅延長壽命:
使用隔熱墊,避免高溫直接接觸
選用中性清潔劑,遠離漂白水、酒精與強酸鹼
定期施作防護層,建議每年一次
立即處理刮痕、水痕或色差,避免惡化擴大

當檯面出現泛黃或失去光澤時,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要換掉。但事實上,只要材質結構還在,多數狀況都可以透過「石材美容」技術修復,費用比換新低,效果卻能媲美新品。別再相信偏方或盲目清潔,讓專業團隊用科學與經驗還原質感,才是真正省錢又省心的選擇。